• 介绍 首页

    戴高山文集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泉州南少林
      据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记载:“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秋,诏焚少林寺”时至1992年10月重建,已有229年的历史了。
      在这229年之间,因无人敢再提重建少林寺,因此,泉州南少林是否在清源山下的凤山存在,一直是个争议。所以,当我们重新问起少林寺练武场上,那两棵老榕树有多大的年龄时,当地的老者和僧人都说,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。
      由此,我们推断,在这两棵老榕树之上,曾经有一座很大的旧禅寺。就是现在的少林寺之原身——“镇国东禅寺”的原址。所以,我们也一直在探究,这两棵硕大的榕树,到底见证了多少少林寺曾经有过沧桑的历史。但它们却默默地站着,只承受着这百代风雨,却不发一言。不管有多少历史沧桑在这里演变,它们都应该是能看到的,能够证明的
      但是,它们依然不发一言!——但不说,并不等于没有。
      从各方面的史料来看,泉州南少林原名为“镇国东禅寺”始建于唐龙朔年之前。传说是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法师创建,并于此传授武艺。当时智空法师在东禅寺,西山杂志引自唐,许稷闽中记有记载说:“天坛傍少林寺,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,立于天坛。”可见,如果此引为实,那么“镇国东禅寺”和智空法师在唐朝,已经不再是争议的话题了,是存在于事实的。
      那么“镇国东禅寺”的后身是不是转化为泉州南少林寺呢?这才是一个值得探讨、考证的问题。
      话说在唐龙朔年前所建的“镇国东禅寺”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兴旺衰败的记录。
      第一次兴于龙朔年前,毁在天佑年间。有关记载说“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,被毁”!第二次兴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,毁于元至元十三年间。有关记载说“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之降元也”第三次兴于明洪武年间僧众抗倭,而毁于清乾隆年间“胡惠乾事件”当时的乾隆皇帝害怕福建、广东二省反清遗老会勾结郑氏集团谋反,而下令火烧少林寺。
      纵观泉州少林寺这三段兴衰史,有一种深刻的历史正义感在我们心中沸腾。自古以来,少林寺的英雄豪杰们就是正义的化身。从十三棍僧救唐王,到反王审之附梁;从北宋太平兴国到元至元十三年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降元;从明洪武年间众僧抗倭到清乾隆年间的复明反清。在这些历史事件中,无一不体现少林寺众僧斩奸除恶的侠义豪情。
      当然,如果按照清蔡永蒹西山杂志溯引而上,转引唐许稷闽中记:“天坛傍少林寺,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,立于天坛。”那么“少林”这二字自唐以来在泉州就有了,泉州“镇国东禅寺”被称之为“南少林”则已经不在话下了。
      但是,让人难以完全信服的理由是,到目前为止,我们不能找到任何物证可以证明“镇国东禅寺”就是南少林寺的前身。在当今信奉物证的社会里,更因为天下少林寺之众多,互相争执和推翻论据的现象十分严重,而让泉州南少林依然显示在扑朔迷离之中。这其中,如果要怪的,当然是最大的罪魁祸首——乾隆大帝了。在他搞“文字狱”和火烧少林寺的此类事件中,不能不说他也是昏君一个。
      所以,我们不得不从南少林的武术渊源继续说起。
      有人认为,以南少林的武术来判定少林寺的渊源,似乎并不能完全说服于人。因为自古以来“南拳北腿”只能说明少林武术或者中国武术的南北区别。北方人身材高大、有力,故此,他们施展的拳脚是大开大合的。而南方人身量较小,因此出手短打,出脚近踢,力主于马步扎稳,落地如钉。
      然而,自晋代以来,流经泉州地区的这条江,就开始叫晋江了。因此,早在晋代至唐代,泉州南少林武术就已经相当发达了,并大盛于两宋。流传下来的拳种有:五祖拳、太祖拳、白鹤拳、五梅拳等。明清以来,它传播到东南亚、台湾、香港、澳门、日本等地。从此间可以推断,做为闽南特色拳种,当时从抗倭开始,继后由郑成功进入台湾后,泉州的南拳便随着这个基础向外不断发展。
      后来,最具有说明意义的两个人的拳种:黄飞鸿来自于洪熙官,而洪熙官的拳术却是来自于南少林的南拳。有人说乾隆火烧少林寺,与“胡惠乾事件”有关。清嘉庆年间蔡永蒹在西山杂志有详细记述,胡惠乾是泉州晋江人,曾在南少林习武。由此而牵涉出的方世玉、洪熙官等人,都是南少林拳种的代表。这也说明了泉州南少林武术与泉州少林寺的渊源。
      而嵩山少林寺德虔法师少林武僧志称:“少林寺内传有载,垣然和尚武功超群和高足月空法师曾受命带领30多个打出山门的武僧,到福建泉州平倭立功,并在那里建立一座南少林寺,做了该寺的方丈。”若此说法成立,那么,明代又出现了北少林入泉州建寺南少林的说法。这与唐智空和尚创立南少林有些矛盾,会让人想起或许南少林不是在“镇国东禅寺”然而,却更能佐证南少林在泉州是存在的,有其相当的合理性。
      也或许,在古老的中国,不管在什么僧庙里,都有一些做为护法、护寺的武僧存在着。因此,只要有寺,就必定会有武;而只要有武,就必定会和少林寺、少林拳术有些瓜葛。话说至此,笔者突然认为,在电影少林寺未造成中国及至世界轰动时,人们对少林寺的概念,只是一个不同名称的佛寺僧门而已。
      更有甚者,在乾隆皇帝火烧少林和“文字狱”的压力下,人们或者更愿意记得“镇国东禅寺”而不想说起“泉州少林寺”笔者少年时代曾想和一位朋友学习“五祖拳”但他让我先发毒誓,说不管谁问,都不能说出是何师所传!这是否因为乾隆皇帝的淫威所造就的一个历史断代也不可知,在当时的武力征服下,练拳是有罪的,是想造反的。所以虽然南拳的武术代代相传下来,却没有人敢说是受承于何师何门。
      在泉州的东西双塔中,有一塔名叫“镇国塔”又有一塔叫“仁寿塔”因此,人们不愿意把“镇国东禅寺”称为“南少林”并不奇怪。也可以如此说,练武之人为了区分南北拳种,而把有关于少林武术的叫法,分为俗称的“南少林和北少林”也不可知。
      总之,若以武术来区别南北少林寺,泉州少林寺做为南少林,显然是当之无愧的!
      而做为能够在黑恶势力下不断传承的武艺,与能不能堂堂正正立起的僧庙有所不同。南少林的武艺是依然存在着的,而泉州的“镇国东禅寺”是不是正统的泉州南少林寺,显然已经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,南少林的武术确实在泉州!那么,能够说明此处曾经是一个辉煌的武僧圣地,而冠之为南少林以区别于北少林,写上“少林寺”三个字,我看没问题!
      有报上说,随着地下文物的出土,很多可以证明泉州“镇国东禅寺”曾经是南少林的证据,已经不断凸显出来。据说在泉州的南安市某地,曾出土过一些当年的“五祖”圣物。但是,关于“镇国东禅寺”就是南少林寺的字样,至今并未看见过。
      历史总是在一些闪失中悄然遗忘一些什么。在今天,当我们热衷于“少林”二字时,它却在和我们玩起猫猫。然而,做为泉州人的我,和许多泉州朋友们一样,并不喜欢这种现代过热的东西。泉州有自己独特的闽南文化,我们不一定非得和人去争一个“少林”这样的字眼。我相信,只要历史曾经存在,那么,总有一天它该来的时候,就一定会回来的。
      但是“少林”二字,却可以让我们每天都有思考、探讨的回味;让我们在茶余饭后不断地考证他的前身和后果,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生命乐趣。
      也或许,这两棵老榕树会知道一些什么,但它们却三缄其口;也或许,在它们三百年之前的一些故事,一样也是闻所未闻的,所以它们不敢轻言
      但今天,就让我在这里,也说一说泉州的南少林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