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陆海巨宦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之十九 贿祸(求月票)
      中国官场有父子现象,上级如父,下级如子,“父子”之间,似有遗传。夏言执政,则其所用之人皆刚厉勇猛,严嵩秉国,则其所用之人皆柔媚巧佞。
      嘉靖二十九年中,俺答果然南犯,眼见胡马铺天盖地而至,在严嵩的提拔下当上大同总兵的仇鸾吓得心胆俱裂,不敢出战,他当初是贿赂严嵩而重新当官,在他的思维模式里,既然行贿的手段搞得定严嵩,多半也就搞得定俺答,给俺答送钱,求他不要侵犯大同,“到别的边关去吧。”
      锦衣卫指挥使将消息秘传到北京,陆炳见之大悦,知道仇鸾从此落入自己手中了,李彦直见了却大怒,他不是不知道官场黑暗,只是见仇鸾无耻到这种地步还是忍不住心头火起——也正是还有这把火,他才与严嵩、陆炳等不同。
      不过,这份密报是陆炳私下给李彦直看的,所以李彦直不能公开拿出来,他劝老泰山赶紧拿了这份奏报禀明皇帝,却被陆炳瞪了一眼:“开什么玩笑!”
      把这个消息禀明皇帝,或许对国家有利,但对他陆炳可没什么好处。
      李彦直费尽了唇舌也说不动岳父,就暗中跑来见徐阶,将事情与徐阶说了,且陈明利害,徐阶惊道:“那此事可得赶紧准备!”慌忙上疏嘉靖,道胡马才骚扰过大同,极可能会肆虐其它地方,因此请皇帝赶紧下旨防备。
      在奏疏中他当然也没有明确指出消息来自陆炳的调查,虽然这样会让他的奏疏显得说服力不足,但他也不能挑明,因为挑明了会把陆炳拉下水(知情不报),然后把李彦直也拉下水(利用是陆炳女婿的关系获取锦衣卫的情报是越职),外患当前,徐阶可不想先引发和陆炳的政争。再说他就算提了,陆炳也一定会矢口否认,那时候不但于事无补,反而有害。
      奏疏上去以后,嘉靖却一点反应也没有,继续修他的道,炼他的丹。徐阶这么个内阁大学士,手握实权的礼部尚书,就这样明知胡马南下,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等着事态继续恶化而束手无策,更不用说兵部基层干部李彦直了。
      几乎与此同时,俺答却接受了仇鸾的贿赂,不过仇鸾的那些礼物对他来说只是一道点心,而且还是他个人的点心,手下的十几万弟兄还要吃饭呢,而背后的草原上更有几十万牧民的妻儿老小等着丈夫、兄弟、儿子带战利品回去!仇鸾的贿赂显然是不足以叫他们退兵的,所以当初聪明的仇鸾才没有提出“退兵”的要求,而是请俺答“到别的边关去”。但是仇鸾没想到的是,俺答这一去,竟是直接奔北京城来了!
      胡马向东沿着长城直达古北口!都御使王汝贤带兵抵抗,俺答也是用兵的行家,且不强攻,却另派精锐,从黄榆沟长城溃烂段突入,绕到古北口后面前后夹击,明军陡见胡人竟从后方杀来,腹背受敌,又搞不清楚后方是否产生了大变,登时士气崩溃,古北口沦陷,京畿地区登时向胡马敞开了大门!
      俺答即率大军侵怀柔,攻顺义,直逼通州,分兵剽掠昌平,北京四周处处起战火,十万胡人跃马燕山!首都告急!
      皇帝这才慌了,首辅这才懵了,兵部尚书整个都乱了!
      嘉靖起初并没有预料到事情会演变到这个地步!
      宫中的小太监跑到城头张望,瞧见风尘飞扬就吓得回宫,叫道:“陛下不好啦!蒙古人杀到城下了!”嘉靖脸上现出极度惊怕的表情来,胡人忌惮边关上的那些良将,如曾铣,如翁万达,曾铣翁万达则受制于当朝首辅,如夏言,如严嵩,夏言严嵩又受制于嘉靖,可嘉靖却怕胡人!他牢牢地掌控了帝权,让大小臣工都不敢不听他的话,可大明的政治体制和他的帝王之术却没法对胡人产生作用!
      “住口!”嘉靖大怒,指着那小太监说:“惑乱人心,杀!”便有执事太监将那小太监拖了下去活活打死!
      可嘉靖可以打死一万个太监,也打不死一个胡人啊!
      怎么办?怎么办?怎么办?
      “内阁,内阁!宣严嵩,还有徐阶!”
      严嵩知道消息比嘉靖早得多,古北口出现敌踪的时候他瞒了下来,没禀告嘉靖,心想也许俺答打不下古北口。他这个也许是没有什么理论依据的,只是他的希望而已。李彦直是很难理解像严嵩这么高智商的人,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这么弱智地“希望”胡马自己退去,可严嵩就是这么个人。而且严嵩还不是千古以来唯一一个这样的人,明清两代,像严嵩这样的内斗聪明绝顶、外斗弱智得气死人的大官简直是层出不穷!这实在是一个奇特而令人叹息的现象。
      直等到古北口陷落,严嵩才知大事不妙,一开始他还想隐瞒,但怀柔告急之后他就知道瞒不住了!
      “兵部,兵部!兵部在干什么!”严嵩怒吼着!
      兵部在干什么?兵部在忙啊。
      兵部在忙什么?兵部尚书丁汝夔不知道。
      “大司马!”李彦直上前提醒道:“快下令九门戒备!命顺天巡按御史巡备城外!发勤王令号召天下兵马入京勤王!”
      他没有先跟王上学说然后再由王上学来禀告丁汝夔——这是正常的程序,但在这乱糟糟的时候,谁还顾得这见鬼的程序啊!王上学也没怪他,丁汝夔更是醒悟过来,慌忙下令!
      不幸中的万幸,明朝的书生中藏着好多懂得兵法的强人,顺天巡按御史王忬就是其中之一,他手底也没多少能和蒙古人打野战的部队,但他当机立断地干了一件事情:比蒙古人抢先一步到达白河口,将所有船只从彼岸移到此岸。蒙古人的先锋到达这里以后一时无船可渡,前路被拦住,就只好暂时转往别处劫掠去了。王忬的这类行政举措,为京师的守备工作争取到了一点时间。
      城外王忬在忙碌的时候,宫中也已发出命令,着都御史商大节领兵守城。都御史为御史之首脑,正二品,是国家监察机关督察院的长官,地位与六部尚书相捋,有明一代常以御史统兵、监军,都御史既受命领兵守城,则他的地位便相当于这次京师防御战的元帅了。
      李彦直亦以丁汝夔之荐,调商大节手下行走,不过职位仍挂在兵部,兵临城下之际,一切从权,人事任命来得其快无比,李彦直上午还在兵部值班,下午就跑去见商大节。
      商大节虽然不懂军事,还好能听人言,他带了包括李彦直在内的几个新旧部下,急急调集京军,李彦直捧着丁汝夔给他的京军册籍点兵点将,不点还好,这一点,可把京军的底子都给漏了!
      明代因行“卫所制”,军籍世袭,兵有定籍,屯守兼备,卫所体系庞大复杂,分为直属皇帝的“亲军京卫”和“五军都督府”管辖,而中期以后,兵权又大归于兵部,所以明朝兵部权力之重为历代之首,可与宋朝之枢密院媲美。
      按照朝廷规定的编制,这京军诸营当有十四五万人马,册籍也有这么多的名字,可这是商大节一点,才发现只有四五万个人头!
      原来自武宗以来,京军将领多吃空饷,那名单都是虚的!只有名字没有兵,朝廷发下了的饷银都进统兵将领口袋里去了,所以当日李彦直要求清查京军册籍才会遭到京军将领的一致仇视!
      商大节身为监察大员,其实也很理解这种官场猫腻,但这时事到临头还是忍不住大呼腐败!不过,四五万就四五万吧,总比没有好。又急急忙忙阅兵阅将,一阅之下商大节差点从点将台上掉下来——只见沙场之上挤着一堆堆的老弱病残,有的畏缩,有的哭泣,有的发抖,原来京师承平日久,王侯、巨宦以及统兵将领都把军户当免费民工来用,不但平时不训练,甚至还克扣他们的军饷,所以久而久之,军户中凡有点本事力量的都别寻生路,只留下一堆无能无力的可怜人。这哪里还像军队?
      李彦直在东南时就见惯了这些场面,早有心理准备,但京军的惨状仍然出乎他的意料,叹息了一声,对商大节道:“总宪,这些人没法用!就是兵额足够,真有十五万人,赶到战场上也只是等着被杀!”
      御史古称宪台,商大节是以左都御史领兵,所以李彦直称他为总宪。
      商大节亦感无奈,因道:“若如此,却当如何?”
      “朝中无人,则求诸于野!”李彦直道:“京师百万人口,内中必有强悍之辈,若以兵法统御之,或可应旦夕之变。”
      商大节想了想说:“这事得和大司马商量一下,你先回兵部请命,若那边准许你就行事。我在这里尽力而为!”
      李彦直离开大营的时候,商大节已登台慷慨誓师,不过李彦直知道这实在是无奈中的努力,或许能激励起士气,却没法改变京军不堪战斗的事实。他赶到兵部,将情况向丁汝夔汇报,丁汝夔痛心疾首之余亦无良法可应,李彦直又说了自己的策略,丁汝夔道:“缓急之际,哪里找强悍之辈去?”
      李彦直道:“属下来兵部的路上已有思虑!大凡人口稠密之处,必有刁民,刁民之中必有悍勇不畏死之辈!此辈若部勒得法,可用为马前卒!十室之邑,必有忠勇,京中百姓亦可发动,从中选择胆色、力量较佳者。又,如今适逢武举,他们能经乡试而入京参加武举会试,其间必有将才。下官以为可从武举子中择将,以之统领江湖豪杰,缓急之间,或可为用。”
      这个策略通俗一点来说,就是从武举子中挑选军官,从黑社会和市井间中寻找兵源!丁汝夔当即就允了,给了他将令文书让他便宜行事。
      李彦直先派人去叫陆炳府上的张管家来,让锦衣卫通知京师各处门派堂口,就说朝廷用人之际,凡有心为国效力之勇士皆可趁机投效,并暗示他们可借着这个机会洗白,走上正途。又让顺天府衙门张贴告示:京师任何有抗胡勇气的平民也可以到西直门瓮城待命。李彦直也有想过让陆炳出动锦衣卫,但锦衣卫擅长的是捕杀刺探,名声虽大,人数虽多,但只是一个对内的统治利器,对外作战时却没有用处,所以这个念头闪过之后就罢了。
      锦衣卫放出风声的同时李彦直又持令召集京师武举子,这时他也没时间一一去考验,就喝道:“如今胡马南侵,朝廷有件极危险的事情要在座若干位去做!这件事情做成了,名垂千古!但其中过半的人只怕也要命丧黄泉!敢接命令的,上前两步!”
      空空空空——却是几百个脚步声同时响起,九成的举子非但没往前,反而向后逃!大家来参加武举会试为的是谋个好出身啊,是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,不是来送命的!但仍有五六十个人踏前了一步!两类人一向前一向后,登时拉开了好大的距离!
      眼见居然有五十个人出列,李彦直大喜过望,当即把那些后退或者不动的举子都调派到城头、城外各处守备,却留下这五十个人来作为军官。路上把自己的想法和这些人简略说了。
      到了西直门瓮城,却见黑压压的聚了几千人!李彦直喜道:“京城之中,果然不乏勇毅之辈!”其实北京有上百万人口,来了几千个有胆色的人,所占比例并不大。
      却有一个五举子出列道:“就算是这些人,只怕十九无用!还需再行选汰!十取其一,留下个四五百人,就差不多了。”
      李彦直看了那武举子一眼,笑道:“你倒比我还挑剔,你倒说说该如何选汰?简略些,而且是要大家一听就都能做到的,现在没多少时间了!”
      那武举子三言两语,便说了选汰之法,李彦直听得一惊,将他左看右看,上看下看,因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      那武举子行礼应道:“学生戚继光!”
      ——————
      这一卷我自己觉得还不错,好像有点把握到起点这边的氛围了。早知道把这一卷移到开头,这本书大概就不会这么扑街了。
      或许一些聪明的作者在书扑得像陆海这么惨的时候早就心冷了,不过阿菩还是傻傻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后面写好。
      不管怎么说,大家多支持支持吧。月票啊,或者帮阿菩广告一下什么的。当然最希望的还是订阅能有起色,不过那就需要吸引新的订阅者了,因为老读者估计都已经尽力了。在起点写书,还是要看前期啊,后期发力貌似已无回天之可能了呢,叹息。不过我不会放弃的!
      不到黄河不死心!到了黄河也不死心!
      前几天我在书评区里的唠叨大家就无视吧,我会走出低谷的,我相信!
      以上废话在四千字外,不占起点币。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,章节更多,支持作者,支持正版阅读!)(未完待续)